木木文学网 - 精品其他 - [红楼]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在线阅读 - 第144页

第144页

    林如海手指敲了敲桌面,道:“即便如此,也给我们增加了不少麻烦,海贸专营的实施细则,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寻个机会上奏。现下的情况,若是按原计划递上去,只怕正中长康宫下怀。”

    黛玉却神色如常:“父亲站在一部尚书的角度虑事,自然会从将海贸纳入户部的角度起草实施细则。但是长康宫也会这样揣测父亲,父亲只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且抢占先机便行了。”

    林如海眼睛都瞪大了,道:“玉儿的意思是,我直接上书将海贸衙门立在户部之外?而且一定要抢在九皇子之前递折子?”

    黛玉自信的点了点头。

    林如海击掌赞叹道:“此计果然甚妙。”如今太宗皇帝掌政,但是太宗皇帝本身,是个有些多疑的帝王,正因为如此,前世太子才会被圈禁。同样的,太宗虽然乐见海贸纳入朝廷专营,但是如果到时候两套方案摆在太宗皇帝面前:一套是将海贸生意纳入户部统筹,一套是新立专门的海贸衙门,太宗皇帝多半会选择后者。

    也是基于此,长康宫才有自信只要将海贸衙门独立在户部之外,就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试想,海贸专营是林如海提出来的,如果林如海提出将海贸专营纳入户部,原本是没什么。但是若有一套将海贸专营单列的方案摆在太宗皇帝面前,必然引起太宗皇帝的疑心。

    到时候海贸依旧会单列,由朝廷专营,但是彼时太子一系都会陷入被动,在推举新立海贸衙门官员的时候,太子一系举荐的官员也会被太宗皇帝弃用。那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海贸衙门确实极有可能成为九皇子的势力范围。

    想清楚里头的弯弯绕,林如海道:“若是我和九皇子皆递一套另立海贸衙门,朝廷专管的实施方案,则上折子的时机极为重要了。”

    黛玉点了点头道:“这一回,却是越快越好。咱们须得在九皇子上书之前,将折子递上去。此奏折递到御前,圣上定然会相信父亲一心为公,到时候在推举新立衙门的官员时,东宫必占起手。”

    格局够大、思路够开阔、决心也够果断。林如海心悦诚服的道:“玉儿,论谋略,我不如你。”要知道林如海年方弱冠高中探花,自然是世间一等一的出色人物,能让他感觉到自智慧上有差距的,黛玉实实在在是林如海遇到的第一人。

    黛玉笑道:“玉儿担不起父亲如此夸赞。”

    不过父女之间么,实不必相互吹捧。方才林如海是有感而发,此刻也将思绪拉回了海贸的事上。“玉儿此计甚妙,为父也仓促之间,也确然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只一样,海贸衙门单列,虽然能暂时避免长康宫渔人得利,但是长远来看,若是海贸衙门运转得好,会有人上书将盐铁专营与海贸衙门合并,以此削弱户部的权利。”

    政斗,向来是各类招式层出不穷,你来我往各用招式,且话术上,各方皆有名正言顺的理由。

    黛玉笑道:“伴君如伴虎,咱们家殚精竭虑辅佐东宫,难道是父亲醉心权术吗?不,咱们家不过是为求自保。就算海贸衙门因做得好了,盐铁专营与海贸合并,户部因此被削弱又如何呢?户部是朝廷的,海贸盐铁也是朝廷的,哪边做得好纳入哪边管理,得利的是天下百姓。咱们家只要熬几年到太子登基,到时候手上实权多寡并不重要。再说,父亲现在是户部尚书,但不会永远是户部尚书。户部权利大小多寡,不用太过计较。”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么?如何用人向来是朝廷说了算,自己实不必在意户部实权大小。林如海哑然失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父到底囿于和长康宫之斗,眼界窄了。玉儿此言甚是。”

    接下来的日子,黛玉忙得将管理庶务琐事的事情全都撂开了,除了日常吃饭睡觉,日常锻炼不曾丢开,便日日管在书房做新的海贸衙门设立方案。好在苏岚、英莲管家也已经上了手,林家几房管事调|教得也好,黛玉撂开庶务,也劳累不着贾敏。

    至于设立海贸衙门的新方案,这个事主要是林如海在做,黛玉只是给些参考和建议。但是因为有过穿越后世的经历,成立海贸衙门,则可以参照现代社会的商务部。因此,黛玉也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叫林如海都觉自愧不如。

    林如海早就做过一个成立巡海衙门的计划,只是按那个版本,巡海衙门设置在户部管辖之下。现在只需要在原来的策划上做一些修改,新计划便完善了。

    而九皇子府,九皇子和几个亲信长史、谋士也是忙得昼夜不分了。九皇子和小钟妃都知道,起草新立海贸衙门的章程,林如海肯定是走在长康宫前面。因此,九皇子府分毫不敢懈怠,繁忙好些时日,才赶出一份颇具亮点的章程。

    然后,九皇子又派人找了承恩公、保龄侯等其他九皇子一系的亲信官员,对海贸的事些微透底,让其准备在大朝会上的应对。毕竟单设海贸衙门只是手段,在新衙门重要职位安插自己人才是重点,这都需要在举荐官员的时候,朝上有人配合。

    而彼时,林如海所作出的那份海贸衙门设立纲要和实施细则已经放到了太宗皇帝的龙案上。

    现在林如海作为一部尚书,可以直接面圣,倒不用担心奏章被秉笔太监拦下这等鬼蜮伎俩了。

    因太宗皇帝日理万机,林如海做的纲要和细则都很细致,尤其单独列了一份明晰的提纲,太宗皇帝只扫一眼,便能准确把握这两分奏章的重点。从太宗皇帝的角度来说,林如海提出的这份东西很完善了,甚至只需要朝会上让百官表态,就可以开始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