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爹,娘,三婶儿,三叔跟二姐回来了。” 一嗓子,让厨房内的几个人纷纷出来。 曹氏已经把家里的两个红灯笼拿过来,点上。 当初二房上梁头天晚上也是如此。 据说是照什么东西,反正是农家的规矩。 赶巧梁安进院,顺手交给他,说: “挂上。” 梁安接过来,挂在杆子上,院子里瞬间亮堂不少。 蒋氏抱着瑞蚨祥的锦被,稀罕的说着: “还得是好东西,这摸着都不一样。当初我咋没想过弄点好东西呢!” 梁庐见媳妇儿这般,笑呵呵的道: “等往后。往后孩子成亲,咱们也弄好的。” 蒋氏没有说话,不过却也满脸幸福。 不管这个“往后”多久才能实现,至少有了一个念想。 梁安他们拿东西,齐妙则是闻着香味儿,往厨房走。 那会儿在德济堂吃的东西,早就消耗殆尽,这会儿都饿了。 小河鱼、丸子提前炸了出来。 鸡、肘子,也提前烀出来。 这四样,明儿直接上锅热下就好。 省时间! 齐小妙嘴馋,捏了个丸子送进嘴里,还热乎着,特别香。 咸香酥,好吃! “啪——” 后背被轻拍一下,小妮子扭头一看,笑眯眯的冲蒋氏、曹氏比划了下大拇指,说: “还得是我二大娘跟我娘,看看这东西炸的,丸子味道刚刚好。小河鱼也特别酥。” 蒋氏伸手,轻戳了下齐妙的额头,道: “你这丫头啊,夸你娘就夸你娘,还顺带把二大娘也带上,可是个人精。河鱼吃了吗,就说酥!丸子是你娘和面炸的。” “嘿嘿……” 曹氏看着娇笑的闺女,摇了摇头,抻哆着说: “多大的人了,还跟孩子似的,偷摸吃。” 齐妙吐舌,挽着曹氏的胳膊,看着方盘里的东西道: “我娘辛苦了,这老多东西做出来,可费时、费力呢。” 她明白曹氏为何这么做。 上次二大爷家上梁,险些开不了饭。 就是因为当时那鸡耽误了些时辰。 曹氏轻拍闺女的手背,看着她屋子的方向,说: “这下买舒服了?可都买全了?” “嗯,全都买足了。碗筷买的青花瓷五十六头的,虽然贵了点儿,不过一分钱一分货。”齐妙得意的说着。 蒋氏曾经也买了些碗盘,听到侄女这话,轻叹口气,道: “妙儿,五十六头的碗盘太贵了,你这……花钱太大手大脚。” 齐妙听了也不恼,靠在曹氏的肩头,笑嘻嘻的回应着: “二大娘,我把银子都花了,就省的我大大爷他们惦记了啊。” “嗯,妙儿说的对!” 从后院出来的梁庐,附和着齐妙的话语。 蒋氏看着当家的,轻叹口气,摇摇头道: “过去的事儿就别提了,咱们过好、大哥不赌,就行了。” 梁庐听了没吱声,梁安看着自家二哥,想了一下去到屋里,不一会儿折返回来,手里多个包。 看着梁庐,开口说道: “明儿一早二哥回去一趟,跟咱爹说下,让他们别过来了。咱娘不能下地,他们还得忙活,我这边……自己可以。你跟二嫂帮我就行。” 说着,把从德济堂带回来的中药,放在了梁庐的手上。 王氏早就已经醒了,不过瘫痪在床,口齿不清,还经常流口水。 照顾她的人,除了冯氏就是梁亮跟梁宿友,梁桂芳帮着洗那些脏衣服。 伺候一个瘫痪的人,几个人都不够。 更何况明儿那样的日子,他们来对谁都不好。 梁庐听到亲弟弟这么说,点点头,道: “这样也好。咱娘把家底儿掏空,咱爹想比着我家那会儿给你钱,也没法给,给不出来。” 梁安见二哥明白他的意思,深吸一口气,道: “还好二哥懂我。到时候跟咱爹说的时候婉转点儿,不然咱爹……接受不了。” “放心,咱爹那边……也能懂得。”梁庐说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 蒋氏看着曹氏跟齐妙,开口说道: “时候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明儿一早再过来。卯正就来。你们也都早点儿,上钉、钉梁,说道多。” 梁安一家三口点头,将梁庐一家三口送出了院子。 爷俩没有吃晚饭,曹氏他们已经吃过了,剩下的东西还没凉,爷俩对付着解决了晚饭…… …… 转天一通忙活,席面开始。 程序很复杂,但都顺顺利利的上梁、落瓦。 等大家吃完之后,曹氏拿水擦擦屋子,晚上就能睡。 齐妙带着梁汉柏、梁桂兰、还有梁金宝家的丫头,往桌子上端菜。 十二道菜,六荤六素。 整个肘子、整只鸡、整条鱼,还有小河鱼、丸子……再加上一坛百老泉。 村民们纷纷夸赞梁安、梁庐哥俩会办事儿。 席面硬,菜码足,敞开了吃最好。 齐妙端完最后一道菜,拎着两个食盒出了新房子。 食盒内,一个肘子,一只鸡,还有些丸子、一条鱼、小河鱼等。 怀里揣着瓜子、糖块,直奔老宅的方向去。 不让老宅的人过来坐席,可是这东西不能不给人家送。 昨天在德济堂抓药,药钱是他们家出的。 王氏那病,吃不吃药都可以,反正也没什么恢复的可能。不过齐妙还算好心,主动跟父亲要求,给老人家多抓几副药。 说到底,还是为了今日做打算的。 说她心机也好,说她套路也罢。 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大日子,可以圆圆满满、顺顺利利。 二房那日的事情,如今可还是历历在目,不能忽视。 送了药过去,也把话递过去,到时候想来也得寻思寻思。 真的怕他们过来! …… 来到老宅,梁桂兰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面前一个大大的洗衣盆。 想当初,梁桂兰跟梁桂芳啥时候洗过衣服,那个时候这些活儿,可都是原主的。 现在好了,梁桂芳出嫁,原主又变成了齐妙。 梁桂兰只能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洗着一盆又一盆的衣服。 这回的盆里,还时常有些“黄金”的裤子。 梁桂兰见齐妙进来,笑着打招呼的说: “二姐,来了。” 经历过事儿的人,就都知道学乖了。 梁桂兰以前从来都不搭理齐妙,自打去年年前梁桂芳家的事情之后,她就知道主动打招呼、主动示好。 齐妙不是记仇的人,走到她跟前,小声的说: “我胸前那里你掏一下,给你带的南瓜糖。” 梁桂兰一听糖,兴奋的站起身,有腰间的围裙擦了擦手,把糖拿出来。 看着纸包里十来块的南瓜糖,笑眯了眼睛,说: “谢谢二姐。”